今年佛山潭洲展與佛山陶博會兩個展會結束后,一位協會的領導對行業發出靈魂拷問: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展會嗎?
他今年已經接到了法庫、陽城的展會邀請,試問類似的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遼寧,也有必要每年辦一次展嗎?還有四川、廣西?
信息越發達,會展的作用越小,會展是一個正在逐步衰退的行業,中國的瓷磚展不是要擴大、增加,可能相反,要縮小、減少。
同樣作為中國瓷磚最大的集散地佛山禪城區,佛山市禪城區陶瓷協會也想向瓷磚行業發出靈魂拷問:我們瓷磚行業真的需要那么多品牌嗎?
當年馬可波羅瓷磚董事長黃建平曾向董明珠請教:我說如何做到一百個億,她一聽覺得很詫異,她說任何一個消費者裝修,買瓷磚的錢一定多過空調,你跟我請教如何做到一百億,我沒有興趣,她說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做到一千億?
該故事傳到業內卻變成一個調侃的段子,有一種快樂是糗事落在別人頭上,世上不缺乏此類人,在聊以一笑后,有沒有認真思考事物的本質?
中國家電空調、電視機等各品類品牌兩個巴掌可以數出來,為什么中國瓷磚行業有上千個品牌?
1、產品的特性:
消費者對家電空調更注重的是產品的功能,空調追求的是制冷熱效果,耐用,訴求單一。
瓷磚講究的是體驗感覺,你能告訴我仿古磚,拋光磚,全拋釉、微晶石以及中式、歐式、簡約風格哪種好嗎?在定位營銷與心智營銷的推動下,又逼得單一瓷磚企業做出取舍。
2、行業發展的順序
中國改革開放后,物質生活逐步得到提高,先行的家電空調行業快速發展,大量的資本、技術及人才涌入,再經十幾年的技術創新、價格戰、洗牌、整合,形成幾個以資本、技術為壁壘的家電空調寡頭,品牌高度集中。
反觀瓷磚行業,是在商品房改革全國逐步推開和深化階段及1998年實行的住房分配貨幣化后,才得到真正的快速發展。
瓷磚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,技術門檻不高,中國人不差錢,又能發揚山寨跟風精神,行業群雄并起,現階段自然很難出現瓷磚寡頭。
3、品牌的影響
瓷磚行業屬于低關注,低頻率消費,家電空調在這兩方面都高于瓷磚,且空調屬于顯現品牌,瓷磚屬于隱性品牌,瓷磚鋪地,品牌就沒那么直觀,對于重復購買,再銷售幫助不大,不利于品牌影響的疊加。
此外,瓷磚行業同質化嚴重,過去信息不對稱嚴重,特別在工程領域的銷售,品牌的影響力有時不及有效的人脈資源,多如牛毛的瓷磚品牌大大的稀釋了頭部品牌的市場份額。
我們從歐美建材家居及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,中國建材家居未來業態將是大型超市業態!
大型超市業態的優點:規模采購、品類齊全、統一物流,專業識別,品質保證,高效整合,從而向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。無論國外生活日用品、家電、建材都是這種超市業態。
中國建材家居大型超市業態:第一、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,響應國家近期提出的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”政策,調整產業結構,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,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。分散、耗能、低效的建材家居生產商與渠道商,將在下一輪競爭中淘汰。第二、也符合歐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業態,美國有家得寶建材超市,歐洲有百安居建材超市,宜家家居超市。
改革開放的初期,中國家電行業經歷高速發展,八九十年代家電銷售渠道,如同現在的建材家居渠道一樣,分散,低效,直到國美、蘇寧的連鎖超市業態的出現,不到幾年就消滅了大部分各地百貨公司、供銷家電批發部,及中小個體家電經營者。
同樣長虹、海爾規模化的生產消滅了各省當地的彩電品牌如:南京的熊貓、上海金星彩電、北京牡丹、湖南的韶峰等各省當地的電視機品牌。
如果未來中國建材家居行業是大型超市模式,一個超市需要上千個瓷磚品牌嗎?即使是現在風頭正盛的整裝模式,一旦形成規模,估計也就二三十個瓷磚品牌即可,同樣中國建材家居其他品類品牌也會聚減。
我們總是調侃:留給中國足球隊的時間不多了。那么留給我們瓷磚企業的時間還多嗎?
中國建材行業前二十年是一個增量市場,現在是一個存量市場,人口紅利已結束,流量紅利也已結束,線下流量更是腰斬。我們瓷磚企業從今開始拼內功,造品牌的時代:1、你是什么品類的首選;2、你是哪個特性的首選;3、你是哪個人群的首選;4、你是哪個場景的首選。
最后借用分眾傳媒江南春的觀點與瓷磚企業家們共勉:在這個信息越來越透明的時代,流量出來留不住量,也留不住人心,回歸商業本質:產品技術創新、打造企業品牌、解決消費者痛點、與眾不同并且引領趨勢、顯示品牌突出性,讓客戶首選。
(來源: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 劉海,侵刪)
友情鏈接 Links
佛山市人民政府 | 禪城區人民政府 | 禪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 | 禪城區發展和改革局 | 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| 佛山市消費者委員會 | 美家網 | 搜陶網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