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網絡)
“停產、倒閉、撤退轉行、品牌轉售、撤店等,加劇了行業的焦慮和迷失。其實,倒閉、撤店、關閉不只是今年出現的現象,是一個行業的發展產物,是商業發展的必然產物,只是今年輪到了家居建材行業”,是通利大理石瓷磚董事總經理張念超對當前陶瓷行業的看法。過去陶瓷行業依靠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,發展迅速,但處于產業價值鏈的底端。如今面對新的生存發展環境,陶瓷企業需塑造自信,突破自我限制。
房地產行業與陶瓷行業密切相關,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控,房地產行業將進入比較平穩的時期。陶瓷行業是相對消費頻率低的行業,市場低迷使得陶瓷企業獲客成本上升。面對進入高質量的市場需求階段,陶瓷企業需由“價格取勝”轉向為“價值取勝”。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,陶瓷消費方式的轉變,正逐漸改變陶瓷行業。
品牌自信
從人工到機械自動化,再到信息化、智能化,陶瓷行業一直在向前發展;從拿來主義到自主創新,再到產品創新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,陶瓷行業在不斷優化轉型。在工匠精神的引領下,陶瓷企業注重提高產品品質和產品創新。面對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需求變化,陶瓷企業應提高產品品質和完善的服務,提升陶瓷品牌價值,建立陶瓷品牌的自信。
“新中國制造等于品質,一定是一個好東西,第二是一定要打開里面掌握核心技術,好的品質,核心技術,同時只為某一部分消費者人群服務”,是吳曉波對新中國制造的定義。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,信息高速交匯,品牌打造的時間大幅度縮短,對于陶瓷企業而言是機會,也是挑戰。新興消費人群對品牌重新進行了定義,新國貨正在崛起,陶瓷企業需建立品牌自信,方能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,走得更遠。
價格自信
由于以往我國傳統制造業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和低成本優勢,使得結構性過剩現象出現在各大行業中。結構性過剩指的是:中低端市場產能過剩,高端市場產品短缺,這也是導致陶瓷行業陷入價格戰泥潭的主要原因。隨著經濟發展,科學技術水平提高,陶瓷品牌意識不斷加強,陶瓷企業和消費者對品牌溢價的關注度逐漸提升。從產品到服務,規范化、專業化和個性化的升級,以價值獲取消費信心,有利于陶瓷企業建立價格自信。
2018年到2019年,陶瓷企業經歷了超乎想象的洗牌浪潮,嚴重缺乏創新、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陶瓷企業被迫出局。“大而強”、“小而美”將是未來陶瓷行業的發展趨勢,走高品質、標準化、個性化、差異化路線的陶瓷企業會繼續發展。優質產品打造品牌基礎,完善服務打造口碑,陶瓷企業從產品到服務的轉型升級將建立高價值品牌和價格自信。
正所謂,“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”,陶瓷企業需突破自我限制,塑造自信,迎接春天。
(來源:佛山市禪城區陶瓷行業協會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內容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。)
友情鏈接 Links
佛山市人民政府 | 禪城區人民政府 | 禪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 | 禪城區發展和改革局 | 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| 佛山市消費者委員會 | 美家網 | 搜陶網 |